进入暑天,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园林中各类病害问题频发,特别是根基部病害往往对植株构成致命性威胁,现对园林中常见的根基部病害做以下汇总,如若有相应的症状一定要抓紧采取救护措施!
【1】沤根:
病原:生理性病害,多是由于土壤长时间积水,导致根部缺氧而发生。
症状表现: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使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发病规律: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尤其在6-8月降水频繁、土壤湿度大的雨季时发生较多。

【2】根腐病:
病原:腐霉、镰刀菌、疫霉等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表现:初期危害个别支根和须根,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根部逐渐腐烂,维管束变褐色,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减弱,地上部分新叶先发黄,初期中午前后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严重时夜间也不能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进入发病盛期,此外土壤板结、积水、植株根部受伤的植株发病严重,梅雨期间发病严重。

根腐病和沤根症状较为相似,二者明显区别为:沤根根系外面发黑,里面没有坏死变色;而根腐病受害根系内部的维管束变为褐色,从内向外坏死、腐烂。
【3】根瘤病:
病原:一种土壤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柔软,为白色。病瘤增大后,表皮枯死,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内部组织坚硬,木质化,大小不等,病树长势衰弱。
发病规律:主要发生在根颈、侧根上及嫁接口处,以病残体和芽孢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传播途径广泛,雨水、风、昆虫、人为传播都有。

【4】白绢病:
病原:真菌性病害,病原是无性世代齐整小核菌。
症状表现:白绢病通常发生在苗木根茎部或茎基部,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褐坏死,严重时腐烂。潮湿的条件下,受害的根茎表面或接近地表处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菌丝逐渐向下延伸,引起根部腐烂。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生长不良,严重时枝叶枯萎、全株枯死。
【5】根结线虫病:
病原:根结线虫寄生在植物根部引起的病害。
危害表现:由受害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线虫活动和繁殖,加重病害程度。

【6】茎基腐:
病原:真菌性土传病害,高温、高湿、嫩苗易发此病。
症状表现:主要为害幼苗近地的茎基部,逐渐往根部扩展。初期茎基部皮层呈淡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后期缢缩、呈褐色,湿度大时腐烂,并着生一层白色菌丝,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掰开茎内木质部变褐,病斑环茎一周后植株死亡。

【7】根基部病害综合解决措施:
1、病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避免积水:根基部病害预防关键在于改善排水系统,确保土壤通气性良好,雨季注意开好排水沟,避免土壤长时间积水。
(2)土壤消毒:使用对多根部病害杀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如腐菌灵、淇林稼程等进行灌根,以每年早春及夏末病菌开始活动时分两次进行为佳。
2、病害发生后的解决措施:
(1)及时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带出圃地进行销毁,防止交叉感染,开沟带隔离病原。
(2)及时用药:苗木病害发生后,应分别类型、对症用药,对于真菌性病害如根腐、白绢、茎基腐等可在病株根部浇灌腐菌灵或淇林稼程;对于根结线虫病可使用专业性药剂(如淇林无线无忧)进行有效治疗!
(3)促进植株恢复:根部杀菌后不代表根部问题完全解决,此时还需及时跟上复壮措施,可根部施肥、使用生根剂,也可在使用杀菌剂的同时一同搭配生根剂和水溶肥(如淇林稼程+岁源+良利),一次性解决根部病害的同时,促根萌发、快速恢复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