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夏季是各类食叶害虫爆发的时间,在众多令人头疼的害虫中,美国白蛾以其惊人的繁殖力和广泛的食性,成为了园林植物的头号敌人,在法桐、樱花等多种植物上都常见到其大量危害,对其识别特征、发生规律、主要危害对象以及科学防治方法分享如下!
【1】美国白蛾识别危害:
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灯蛾、秋幕蛾、网幕毛虫等,原产于北美,自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被发现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多地,现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成虫体型中等,体长9至14毫米,翅展可达23至44毫米,全身洁白无瑕,仅在复眼和口器部分呈现黑褐色。其幼虫阶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1至4龄幼虫喜欢群集生活,在叶面上吐丝结网,形成一张张如同纱窗般的网幕,内部藏有大量幼虫和虫粪,对树木造成极大破坏。
【2】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可发生2至3代,以蛹的形式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或表土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成虫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但更偏爱紫外光。雌蛾产卵量大,卵块常附着于叶片背面,单层排列,一块卵可达数百粒之多。幼虫孵化后迅速吐丝结网,开始蚕食叶片,食量随虫龄增长而剧增,5龄后进入暴食期,能在短时间内将整株树的叶片啃食殆尽。
【3】主要危害对象:
美国白蛾的食性极杂,几乎能取食所有阔叶树及部分灌木、花卉、蔬菜和农作物,共计300多种植物。在园林中,法桐、樱花、柳树、海棠、白蜡、榆树等均是它们的主要目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白蛾对树木的破坏力极强,严重时可将整片森林的树叶吃光。
【4】美国白蛾如何防治?
1、人工物理防治:在幼虫3龄前,利用其群集吐丝结网的习性,及时剪除网幕并集中销毁。对于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可采用稻草绑缚树干的方法诱集幼虫,并集中处理。
2、生物防治:释放美国白蛾的天敌,如周氏啮小蜂,通过生物链的自然调控来减少害虫数量。
3、化学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可使用氯氰菊酯或淇林银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