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两对小触角,身背重重的“小房子”,行动起来非常缓慢,蜗牛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小动物,常常雨过天晴之后,在树干、叶片间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看到它的足迹,别看它爬的慢,其实,对植物来说,也是一种危害不小的害虫,各种蔬菜、果树、花卉等都深受其害。
【1】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蜗牛?
蜗牛属软体动物,为腹复足纲,喜湿润、潮湿的生活环境,日常活动需要大量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用来蠕动身体和使身体保持湿润,所以在遇到高温干旱等不良天气,便隐蔽起来,躲到比较阴凉的墙根、树根或草丛下,把肉身缩入螺壳里休眠,并在螺壳开口处用粘液封住。一旦下雨,地面潮湿了,雨水灌入螺壳使螺壳开口处的粘液浸透。就会唤醒休眠状态的蜗牛,就会有雨后蜗牛成群出现的现象。
【2】蜗牛的食性与危害:
你知道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多颗牙齿,但却无法咀嚼食物,蜗牛的齿舌表面就像擦姜末用的锉板一样,吃东西的时候就用这把“小锉板”把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点地吃下去。
蜗牛食性很杂,幼期以腐败植物为主,成蜗牛则以绿色植物为主,各种植物的茎、叶、果均是其危害的对象,尤其是植物幼嫩叶片和多汁的蔬菜,危害更为严重,轻则形成孔洞,严重的情况下则会造成幼苗死亡。
此外,夏秋季蜗牛还会啃食树木的幼嫩皮层及新梢,枝干的表层被食后不仅因伤口难以愈合、木质部外露继而干枯,形成条状枯死斑。
【3】蜗牛危害如何防治?
雨后是防治蜗牛的好时机,雨后蜗牛大量出来取食,此时可以使用四聚乙醛(如伏牛锁)喷施,可使蜗牛迅速脱水而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