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由于根及根基部病害发生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养护中对此类病害往往防治较为困难,常见的类型如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及茎基腐病,对其发生及区别特点如下!
【1】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小脚瘟”,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防治主要靠良好的土壤耕作,避免土壤过湿,加强苗期管理增强幼苗抗逆性,同时避免使用旧床土育苗,注意田间清洁和进行土壤消毒。
【2】立枯病:
立枯病又称“死苗”,寄主范围广,豆科、十字花科等多有发生,且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区别: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
【3】茎基腐病:
茎基腐属一种土传病害,湿度大时危害更严重以苗期发生最为严重,主要为害幼苗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并慢慢往根部扩展,后期茎基部缢缩,呈褐色,湿度大时腐烂,并着生一层白色菌丝。
【4】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
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区别:根腐病主要是根系腐烂,而茎基腐病主要是根基、靠地皮位置腐烂,一般情况下,根系正常。
根腐病的防治措施:养管中保持土壤疏松、湿润,避免积水;及时防治地下病虫危害,发生病害时,及时使用植物根部杀菌剂淇林稼程+岁语灌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