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园林朋友发现黄杨上出现从叶缘开始发枯,卷叶的现象,乍看一下和黄杨绢野螟为害很像,但仔细观察之下,没有虫吃痕迹,叶片和地上都没有虫子的粪便,其实,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名为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植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病害类型,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如下!
【1】灰霉病苗木灰霉病的危害症状:
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2】苗木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7-20℃大量产生孢子, 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3】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及时修剪枝叶,保持通风透气;注意灌溉管理,避免积水;定期喷洒杀菌剂,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和下部黄叶、老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3、化学防治:发病时可使用淇林田钧+岁语兑水喷雾,每隔5-7天喷施一次,发病严重时缩短用药间隔,同时可结合有机硅(如淇林高硅)增加附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