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因根而生,由根而亡”,健壮发达的根系是园林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的基础,每年在植物生长季节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出现各类根基部病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本期就来说说常见的几种根部病害及应对措施!
【1】沤根:
沤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低温、寡照、过湿等外部环境不良或田间管理不当所诱发的生理性病害,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典型表现为:根系外面发黑,里面没有坏死。一般来说,苗木在6-8月降水频繁、土壤湿度大的雨季发生比较多。

【2】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地下害虫、病菌等病虫害侵染所诱发的真菌性病害,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根腐病的表现是根系从内部向外坏死,腐烂,整株叶片发黄、枯萎。
根腐与沤根的区别:植物发生沤根后不会造成受害根系内部的维管组织变色,而发生根腐病后根基部为水浸状褐腐且受害根系部位的维管束会变为褐色。值得注意的是:沤根是植物根系变坏的开始,如果沤根时间过长或补救防治不及时,会进一步导致沤根植物发生真菌性的根腐病。

【3】茎基腐:
主要为害幼苗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并慢慢往根部扩展。初发病时,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黑色病斑,随后包围茎基部,后期茎基部缢缩,湿度大时病部腐烂,造成幼苗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逐渐枯死。
多发生于高温高湿的4-9月,外界温度高,通风不佳或浇水量大、地表湿度过大时易发此病,此外,运输苗或定植过程中造成伤口也易导致病害入侵。

【4】根结线虫病:
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后,细根及粗根各部位产生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瘤状物,即根结,起初为黄白色,外表光滑,后呈褐色并破碎腐烂。
线虫寄生后根系功能受到破坏,植株地上部生长衰弱、变黄。此外,线虫为害的根部易产生伤口,诱发根部病原真菌、细菌的复合侵染,加重为害,通常6-9月发生。

【5】根瘤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侧根上及嫁接口处,主要危害树木的根颈部位,发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柔软,为白色。病瘤增大后,表皮枯死,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内部组织坚硬,木质化,大小不等,病树长势衰弱,生长不良,严重可导致死亡。

【6】大叶黄杨枯枝现象:
近几年来,园林中大叶黄杨枯枝现象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可导致黄杨成片枯萎死亡,有许多朋友反应单纯喷施杀菌剂作用不大。其实,造成黄杨枯枝的原因复杂,在实际生产中,枝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各类病害都易引起枯枝现象的发生,因此说到底黄杨枯枝也是根部病害的一种表现,要想高效解决此类问题,根部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地上、地下相结合,综合防治来解决!

【7】根部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综合管理,改善立地条件:通过改良土壤质地、合理性浇水施肥、雨季排除积水,保持土壤合理湿度、改善植物通风透光环境等,为植物营造良好的根际土壤环境,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
2、病株处理:对于发病严重的植株及时拔除,受害枝叶及时修剪并集中销毁,避免病菌进一步扩散蔓延。
3、化学防治:对症治疗,根据病害类型及时用药防治!
(1)沤根、根腐、茎基腐:病害发生时使用稼程+岁源灌根防治,根部杀菌的同时促进新根萌发,早日恢复树木长势。
(2)根结线虫病:推荐使用“无线无忧”高效防治根结线虫病。
(3)根瘤病:发现病瘤后可用刀彻底刮除病瘤组织并烧毁,树体伤口涂药(如稼程)进行消毒。随后科学施肥(如淇林培田),促进树势恢复。
(4)大叶黄杨枝枯病:地上部使用淇林田钧+岁语喷施;地下部结合稼程+岁源灌根综合防治,随后可使用淇林培田+勿埂田施肥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