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一直处于高温干旱天气,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了较大的考验,也给杂草防除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们一线技术人员在各地进行技术服务时了解到一些园林养护单位使用除草剂后出现了药效差的情况,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选择药剂不正确。需要防除的杂草类型不在使用药剂的防除范围内,这个季节禾本科杂草的发生量大,有一些杂草属于抗性种类,如果不了解具体情况,随意选用药剂,使用后达不到理想的防除效果。
2、草龄过大,木质化程度高。这个季节杂草生长速度很快,如果未能抓住7叶以前的防除时机,杂草的草龄过大后,木质化程度高,药剂的吸收利用率很低,防除效果很差。
3、土壤太过干旱。土壤湿度大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充分发挥,但当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杂草的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药剂很难被杂草充分吸收利用。
4、未能避开高温时段用药。除草剂使用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5度,夏季一天中超过35度的高温时间段很长,如果在高温时段用药,药液喷施以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杂草不能吸收利用药剂。
5、药剂未能充分溶解。药剂的充分溶解也是保障药剂充分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如果使用药剂时没有做到二次稀释,喷施后药效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达不到理想的防效。
6、施药器械调试不当、雾化效果差。养护面积大的养护单位,为了提升养护效率,会选择使用打药车来喷施除草剂,如果未能调试好雾化喷头,药剂很难在杂草叶片上形成雾化,药液如水滴一样直接从叶片上滑落到地表。
7、未能喷匀喷透。这个季节杂草的密度很大,如果在喷施药剂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喷施均匀,出现漏喷的杂草区域不能接触药剂,自然没有防除效果。
8、行走速度快,单位面积上的用药液量不足。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和单位面积上的所使用的药液量密切相关,虽然我们使用的药量是足够的,但行走速度过快,导致单位面积上所喷施的药液量不够,将会导致杂草所吸收的药剂量未能达到致死剂量,会出现打药后7-10天杂草有中毒现象,但随后又出现反弹的情况,这就是使用药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建议一亩地使用的药液量应在45-60公斤范围内。
夏季是实施除草工作的关键时间段,建议园林养护单位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和使用有针对性的除草剂品种,切勿盲目用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