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夏季,药害现象层出不穷?
说起夏季养护工作,许多园林朋友苦不堪言,此时期正是病虫草害的高发阶段,也是化学药剂的“高频率”使用期,但也由于气温影响,药害现象成为一大困扰,对植物来说,药害是不可逆的,有时也是最致命的危害!

【1】高温环境下,为何易产生药害?
1、药剂本身的因素:
(1)药剂结构不同造成的药害:一般水溶性强的、无机的、分子量小的、含重金属的药剂易造成药害。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及其它无机铜、无机硫制剂等易产生如叶斑、枯叶、灼伤、穿孔、黄化、畸形等药害。

(2)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药害:如错用农药,农药混用不当,剂量过大,施用不均匀,间隔时间短,以及在植物敏感期使用等均易造成药害。
(3)农药质量问题造成药害:如药剂变质,杂质过多,添加剂、助剂的用量不准,影响了乳化性能或喷雾质量,甚至理化性状改变,也是造成药害的一个原因。
2、植物方面的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药剂的反应不同,除了内在因素外,其表皮性能、蜡质层、角质层、茸毛、气孔、种子含水量等方面的差异也是造成药害的重要原因。

3、高温环境因素:高温强光的环境下施药,农药中的水分迅速蒸发,造成叶片表面农药的浓度增加,这是造成植物产生药害的关键因素。

【2】高温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药害产生?
1、注意选对时间喷药:高温季节施药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以前以及下午17点以后,在这期间喷药,空气相对湿度低,喷施在植株体表的药液很快失水“干涸”,实际药效期缩短,且水分蒸发后,使农药液体倍数成倍增大,极易造成植物药害和喷施人员的自身伤害。

2、切忌盲目提高药液浓度:高温时期施用在靶表植株体表的药液,其水分蒸发快,这实际上等于加大了药液的浓度,药害后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焦斑、斑点和枯叶。因此,夏季用药可适当减少药液浓度,谨记二次稀释法,施药时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3、合理选择农药:园林养护中,建议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凡能够用中、低毒农药防治的病虫草害,就一律不用高毒农药,同时,不要随便混配农药,以免增加毒性,可适当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即使在高温下药液挥发快,但因内吸性强,农药能迅速吸收传导到植物体内发挥治虫防病除草的作用。
【3】药害现象如何补救?
1、清水冲洗叶面:当发现药害时,应迅速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害叶面,反复喷淋2-3次,尽量将植株表面残留的药液冲洗掉,避免叶片继续吸收而加重受害。

2、及时摘除药害严重的叶片:将部分受害严重的叶片摘除,避免药剂继续被植株吸收。

3、及时喷施缓释剂:可随水冲施速效肥料及水溶肥料(如淇林植大壮、良利等),强化植株根系,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还可以叶面喷施淇林岁语,具有缓解药害、增强植株抗逆性的作用。
4、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促进植株尽快恢复,减轻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