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黄杨类植物: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叶片形状椭圆形,像一颗瓜子)、雀舌黄杨(叶片的长相就像鸟的舌头)。
黄杨类植物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绿篱或造型材料,其栽培养护中常受许多病虫害侵扰,常见的几种类型如下:
【1】白粉病:
典型症状: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梢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渐变为白灰色毛毡状。严重时叶片、枝梢扭曲变形,甚至枯死。
发病规律:4月份开始发生,以4-6月、9-10月为两大发病高峰。

【2】炭疽病:
典型症状: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黄褐色小点,以后病斑扩大,后期发病部位发黄,生出近同心轮纹状小黑点。
发病规律:每年五六月份,温度适宜时开始危害,病菌常从寄主伤口侵入。

【3】黄杨叶斑病:
典型症状:叶正面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隆起,隆起的边缘外有延伸的黄色晕圈,中心黄褐色或灰褐色,上面密布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一般在高温多露雨时节有利于病害展开,7-9月病害严峻。

【4】黄杨枝枯病:
典型症状:一般危害黄杨的枝干部或根茎部,发病枝条上呈现点片状的斑块,斑块逐渐环移侵染,当病斑侵染枝干一周,病部以上黄杨枝叶由上向下开始萎蔫枯死。当病害发生较轻时,只是零星枝条枯死,当病害暴发危害时,可导致黄杨成片枯萎死亡。
发病规律: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发生,夏季危害加重,可造成整条绿篱带1/2植株的枯死。

【5】蚜虫:
危害特点:群聚于叶片、嫩茎、顶芽、新梢上,吸取汁液,引起畸形、皱缩、卷曲、萎蔫,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其分泌物常诱发煤污病。
发病规律:1年高达20代、世代交替,3-10月均为危害期。

【6】叶螨:
危害特点: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绿素受损,叶面表现为密集细小的灰白点或灰黄色斑块,导致整株黄杨叶片失绿黄化,危害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发生规律:一年可多达几十代,5-6月份是第1代幼螨孵化盛期,也是第一个为害高峰期,8-9月份是第二个为害高峰期,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繁殖迅速。

【7】黄杨绢野螟:
危害特点:以幼虫取食黄杨嫩芽和叶片,大量叶片被啃食的残缺不全,幼虫并吐丝结巢将叶缀合一起,严重时,整株叶片可被吃光,导致受害黄杨整株枯死。
发生规律:北方地区一年发生2至3代,主要危害黄杨类及以及冬青、卫矛等绿化植物,受害最重的是瓜子黄杨和雀舌黄杨。

【8】黄杨斑蛾:
危害特点:以幼虫取食叶片、嫩枝、幼芽等,初龄幼虫常群集啃食嫩叶的上表皮和叶肉,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量大、虫口密度高时,能在短时间内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柄,形成秃枝,导致植株整片枯死,并可吐丝下垂随风转移取食危害。
发生规律:黄杨斑蛾分布广泛,多地一年一代,危害大叶黄杨和卫矛科植物。以大叶黄杨受害最重,四五月份为幼虫危害高发期。

黄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注意修剪,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避免病虫害发生;
2、避免机械损伤及其它造成伤口,避免病菌入侵;
3、药剂防治:
(1)白粉病:淇林净白或田钧+岁语,间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
(2)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病害发生时使用淇林仕勋或田钧+植大壮喷施;
(3)黄杨枝枯病:地上部使用淇林田钧+岁语喷施;地下部使用稼程+岁源灌根治疗;后续结合淇林培田+勿埂田补充养分、快速复壮。
(4)蚜虫:使用淇林植茹或广正喷施灭杀。
(5)叶螨:使用淇林少葆或满拿喷施灭杀,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
(6)黄杨绢野螟、黄杨斑蛾:使用淇林舒清+御蛾喷施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