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一种植物名为蚊母,为金缕梅科的常绿乔灌木,因其叶片为蚊虫的寄生体,所以被称为“蚊母”,“瘿蚜”是蚊母树的生长中最常见的虫害类型,又名杭州新胸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上海、浙江等地区,其识别及防治如下!
【1】蚊母瘿蚜的形态特征:
有趣孤翅蚜:体长卵形,长1.6毫米,头、胸黑色,体黑灰色,触角粗短,5节,尾片末端圆形,有横行微刺,短毛6-9根;前翅中脉较淡,分有三岔,后翅肘脉2根。
干母:嫩黄色,初孵若虫体扁平,近透明,仅足基部、腿节和胫节连接处稍深色。复眼红色,腹部比较小,体侧有6对以上较长毛。干母经两次蜕皮后体形变为半球形,饱满,腹末两侧出现白色蜡丝;触角粗短,长0.16毫米,第三节端部明显变细,鞭节端部有毛2-3根,触角第一至第四节长度比例分别为1 5、10、36、27;第三、第四节各有原生感觉圈一个,缺次生感觉圈,复眼由三个小眼组成。尾片末端圆形,有毛8根,左右对称。
【2】蚊母瘿呀的典型危害征状:
此虫刺吸危害新叶,被害后在虫体四周隆起,逐渐将虫体包埋形成虫瘿,虫瘿继续生长,可至黄豆大小,最大的接近蚕豆大小,到了5-6月,虫瘿变红、破裂,有翅迁飞蚜迁往第二寄主危害。
【3】蚊母瘿呀该如何防治?
1、5月前摘除受害严重的叶片,集中烧毁,消灭虫源。
2、11月底至12月对蚊母喷施淇林广正,杀灭迁回蚜和有性蚜。
3、当3月份蚊母刚展叶时,越冬卵孵化期,趁虫瘿尚未封口,此时是防治该蚜的关键适期,可喷施淇林植茹或淇林巴亚以杀灭干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