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寒潮蓝色预警:3月11日至1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下降6-10℃,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气温下降12℃,局部超过16℃,且上述地区先后有4-6级风,阵风7-9级,最低气温0℃线将位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河北南部到天津一线,山东东部和江苏东北部最低气温也将达到0℃左右。
寒潮来袭,天气迎来“大反转”!
过去一周,气温持续走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暖春”模式,日最高气温直冲20℃以上,草木生长、抽梢长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自今日开始,气温骤降,立春后首场寒潮来袭,河南地区局地10级大风+降温14℃!天气迎来大反转!此时对于园林植物来说,面临倒春寒危害,养护中要做好几点准备!
【1】谨防倒春寒:
许多园林朋友发现,有些树木经过一整个冬季安然无恙,但却很容易在早春遭受倒春寒的危害,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这跟树木本身的生长机制有关,冬季落叶树种进入休眠期,新陈代谢缓慢甚至停止、水分含量降低、干物质积累,增强抗逆能力抵抗寒冬,但进入春季之后,气温回暖,植物结束休眠从而进入生长期,之前通过自身调节所达到的抗寒机制也被打破,水分逐渐变多,新陈代谢也逐渐变强,并且抽枝发芽、甚至开始开花,此时对外界环境的抗逆能力很弱,一旦遭遇遭倒春寒或者低温伤害,苗木就很容易发生冻害。
春季该如何防止倒春寒危害?
1、不要急于拆除防寒设施:俗语有言:“春捂秋冻”,树木也是一样,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拆除防寒设施,可在气温稳定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进行。

2、喷施防寒抗逆药剂: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降温前可对名贵苗木如造型树、新品种苗木及时喷施“淇林防冻霜”,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倒春寒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
3、把控浇水时机:待“倒春寒”过后,抢冷尾暖,采取喷灌、浇灌等方法,用水缓解低温危害。
4、及时修剪:依据“强树弱剪、弱树强剪”原则进行,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对修剪伤口可使用“淇林伤口愈合涂抹剂”进行涂抹。
5、增加地温,堆土培根:通过中耕培土提高根际周围土壤温度,在花木行间、株间进行浅中耕,对根部进行培土。
【2】预防春季风害:
风害即是强风给林木带来的损害。特别是北方地区,风害对树木的影响不可小觑!

1、偏冠和偏心现象:偏冠会给树木整形修剪带来困难,影响树木功能作用的发挥;偏心的树易遭受冻害和日灼,影响树木正常发育。
2、新梢枯萎:北方春季的旱风,能吹走气孔间隙的水蒸汽,加强蒸腾作用,使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导致林木新梢嫩叶枯焦、枯顶,缩短花期,不利授粉受精。
3、树木吹弯吹折:当风速过大,树冠表面受到压力,一些新栽树种或浅根性树种能连根吹倒或吹弯树身,而材质较脆或生长衰退、老龄过熟及受病虫害的林木,能被强风吹折。
养护中如何预防春季风害?
1、立支柱:春季对于新栽树木,特别是大树一定要立支柱,以免树身被吹歪。

2、挖大树穴:在多风地区栽植树穴应适当加大,如果小坑栽植,树会因根系不舒展,发育不好,重心不稳,易受风害。
3、合理修枝,控制树形:俗话说“树大招风”,对于一些长势旺盛,树冠庞大的树木在大风天气来临之前,及时对茂盛树冠进行修剪,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有效避免被大风吹倒。
4、设置防风障:对于新栽大树及名贵树种,可搭设防风障,有效预防风害。

5、及时扶正及恢复:遭受大风危害的树木及时顺势扶正,培土为馒头形,修去部分枝条,并立支柱;对裂枝要捆紧基部伤面,促其愈合。

6、加强肥水管理:适当的水肥管理可使植株长势旺盛,实际生产者也可合理结合调节剂(如淇林岁源)的使用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根系的下扎能力,自然而然植株的抗风能力也就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