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桑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壳科,在我国发生较为普遍,除了为害樱、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还为害枇杷、梨、柿、核桃、梅等树。该虫只有低龄若虫能活动,其活动扩散范围有限,多稳定在局部发生,但若不加以有效防治,几年后也可密密麻麻分布枝干,严重时可使枝条枯萎,甚至造成死树或毁园!
【1】桑白蚧危害特征:
桑白蚧通常以雌成虫和若虫聚集固着在樱花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2-3年生枝条受害最重,严重时整个枝条被虫体覆盖起来,使枝条呈灰白色,致使受害枝条发育不良、萎缩枯干,甚至整树死亡。
【2】桑白蚧发生规律:
由北向南,1年发生2-5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樱树芽萌动后,越冬雌虫开始产卵,一雌虫产卵40-400粒。5月上旬至中旬出现第一代若虫,若虫爬行在母体附近的枝干上吸食汁液,固定后分泌白色蜡粉,形成介壳。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中下旬产第二代卵,第二代若虫孵化盛期为8月上旬。9月下旬发育成受精雌成虫越冬。
【3】桑白蚧危害如何防治?
1、越冬防治:可通过抹(抹杀蚧虫)、刷(刷掉枝干上蚧虫)、刮(硬物刮掉)、粘、剪(剪除被害枝条)来消除树皮上越冬的雌成蚧,减少来年危害情况。
2、根施长效防治:春季介壳虫发生前或初期,使用淇林根除蚧根施防治,一次施药,一季无虫!
3、生长期喷药防治幼蚧:主要在各代孵化后,幼蚧尚未形成介壳以前的分散活动期(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喷药防治幼蚧,药剂可选用淇林齐伐或罢蚧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