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渐显,但有经验的园林朋友都知道,此时也要小心倒春寒危害!
【1】什么是“倒春寒”?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主要指在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即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的“前暖后冷”,造成大范围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过程。
【2】倒春寒”对园林植物产生的影响:
倒春寒发生后主要在植物五个部位会有所表现:
1、芽:花芽是抗寒能力较弱的器官,花芽冻害多发生在初春和4月份,顶花芽抗寒力较弱,冻伤的花朵会变软,导致不开花。
2、枝条:如用刀切开,会发现韧皮部变褐色。枝条冻伤处变褐色后,从变褐色部位以上的枝条逐渐干枯死亡,韧皮部裂开变褐色脱落,但如果形成层未受冻则还可恢复。若是未木质化的枝条发生冻害,轻者髓部变色,重者枝条脱水干缩甚至冻死。
3、主干:主干受冻后形成纵裂,一般称为“冻裂”,树皮成块状脱离木质部。
4、根颈和根系: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干枯,皮层龟裂对植株危害大。根系受冻后,皮层与木质部分离。
5、叶片:一般叶片大而薄的植物容易受冻;叶片小,蜡质层后的叶片抗冻能力稍强。叶片含水量高的、幼嫩的容易受冻,整个树冠中外层叶比内层叶容易受冻,风口叶比背风叶容易受冻。
【3】园林中如何预防倒春寒危害?
1、不要急于拆除防寒设施:俗语有言:“春捂秋冻”,树木也是一样,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拆除防寒设施,以防倒春寒危害。
2、喷施防寒抗逆药剂: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降温前可对名贵苗木如造型树、新品种苗木及时喷施“淇林防冻霜”,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倒春寒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
3、把控浇水时机:待“倒春寒”过后,抢冷尾暖,采取喷灌、浇灌等方法,用水缓解低温危害。
4、及时修剪:依据“强树弱剪、弱树强剪”原则进行,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对修剪伤口可使用“淇林伤口愈合涂抹剂”进行涂抹。
5、增加地温,堆土培根:通过中耕培土提高根际周围土壤温度,在花木行间、株间进行浅中耕,对根部进行培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