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其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倍受中国人民喜爱,在园林景观中用途广泛,观赏价值高,在竹子的养护栽植过程中,也易发生一些病虫危害,常见类型及防治如下!
【1】竹竿锈病:
主要危害淡竹、刚竹、斑竹、桂竹、箭竹、苦竹、短穗竹等品种。。病部多发生在竹竿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退色斑块,前一年冬季及翌年春季间在病部产生土红色至橙黄色的冬孢子堆,干后呈黄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紧密集结成毡状。4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吸水翅裂脱落,夏孢子堆显露,呈黄褐色粉质。夏孢子堆飞散后病斑处即呈暗褐色,到下一年老病斑周围又会重复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病斑扩大包围竹竿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
防治方法:当零星发生时,砍除病株就能控制发展,但当发病率高时,除砍除病竹之外,对尚存的发病轻的竹子,可用淇林田均+岁语及时喷施可高效防治其危害。
【2】竹丛枝病:
发生此病的竹种有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桂竹、麻竹等。感病的竹子小枝细长、菱生状,叶变小成鳞片状。2-3年后又进行二次或三次分枝。节间变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窝状,丛生成团下垂。从5月下旬到7月间,有时9月-10月间,在叶鞘包裹的裂缝处生出细小粒状物,在高湿条件下生成黄色的分生孢子角,竹竿生长衰弱,发笋逐年减少,重病植株可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竹丛枝病只是局部新梢生长点受侵染,鞭竹一般不带病,彻底剪除带有病菌的病枝梗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初发生丛枝病的竹林效果更好。
【3】竹蚜:
蚜虫在新竹抽枝展叶时为害最严重,其他各月份都有为害,该虫群集于新枝、嫩叶上吸食液汁,并导致产生煤污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性。
防治方法:在日常养护管理时,通过控制竹林密度,保持通风等减少害虫发生几率,在发生期,使用淇林植茹、广正进行喷雾防治。
【4】介壳虫:
介壳虫常群集于竹子枝、叶上,刺吸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且介壳虫的群集往往会引发煤污病,使得感病竹株覆盖一层烟煤状粉末,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严重时可造成叶脱落,小枝枯死,导致竹林衰败。
防治方法: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控制密度,及时伐除3度(毛竹)或3年(中小径竹)以上老竹,可有效地抑制竹蚧虫的种群增长;在介壳虫发生前或初期,及时使用淇林齐伐或罢蚧喷施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