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淇林技术老师在养护一线发现多例这种带有黑毛球的刺蛾危害,这种刺蛾名为双齿绿刺蛾,寄主广泛,主要危害海棠、紫叶李、桃、山杏、柿、白蜡等多种园林植物!
【1】双齿绿刺蛾形态识别:
幼虫:体长17毫米左右,蛞蝓型,头顶有两上黑点,体黄绿至粉绿色,背线天兰色,两侧有兰色线,亚背线宽杏黄色,各体节有4个枝刺丛,以后胸和第1、7腹节背面的一对较大且端部呈黑色,腹末有4个黑色绒球状毛丛。
幼虫:体长7-12毫米,翅展21-28毫米,头部、触角、下唇须褐色,头顶和胸背绿色,腹背苍黄色。前翅绿色,基斑和外缘带暗灰褐色,外缘带较宽与外缘平行内弯,其内缘在Cu2处向内突利呈一大齿,在M2上有一较小的齿突,故得名。后翅苍黄色。
【2】双齿绿刺蛾的发生规律:
双齿绿刺蛾低龄幼虫多群集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
1年生2代,第一代幼虫发生期8月上旬-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上旬陆续老熟,爬到枝干上结茧越冬,常数头至数十头群集在一起。
【3】双齿绿刺蛾危害如何防治?
1、防治应掌握好时机,秋冬季人工挖虫茧烧毁;幼虫群集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
2、保护天敌,如刺蛾广肩小蜂、绒茧蜂、螳螂、蝽等。
3、幼虫大面积发生时,可使用淇林御蛾或广正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