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绿篱植物,在许多小区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中多有应用,但近年来杜鹃黄化问题也十分普遍,有许多养植杜鹃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没病没虫,就是叶片发黄长势差?这是什么原因呢?
【1】杜鹃黄化的原因:
若是经过检查确定没有病虫危害的情况下,出现叶片发黄长势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土壤偏碱:杜鹃花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之中,如果土壤偏碱的话,会引起生长受到影响,导致叶子发黄。
2、浇水不当:如果一直浇水是半截水,植株根部没法吸收到水分,将会影响到生长,导致叶子发黄。
3、光照不当:见光太少会使长势变弱,叶子也会逐渐变黄,强光照射下,也会引起灼伤发黄。
4、缺素发黄:杜鹃缺素症往往也易出现黄化病,特别是缺铁铁黄化病十分普遍,多发生在嫩梢新叶上,初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渐变成黄白色,但叶脉保持绿色,使叶片上的绿色呈网纹状。随后黄化程度逐渐加重,除较大的叶脉外,全叶变成黄色、黄白色,严重时,沿叶、叶缘向内枯焦。
【3】如何改善杜鹃黄化情况?
1、改良土壤酸碱度:定期更换土壤,提供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如果土壤偏碱的话,可以更换上酸性土壤,也可以往土壤中滴加酸性物质。
2、水分管理:如果观察到土中缺水,可逐渐浇水喷水。如果盆土长期过湿,可控制浇水配合经常松土。
3、光照管理:应该在生长期养在阳光下,保证合理见光,夏季强光下不能暴晒,及时的遮阴。
4、缺素症改善方法:可针对性补充各类元素,若是不确定是缺乏那种元素,也可使用淇林岁达(全价植物生理病害治疗剂)加岁语喷雾,可有效改良杜鹃黄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