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园林中松树针枯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且春秋两季正是侵染性针枯病的发生期,但其实,除了病菌侵染外,还有一些环境条件不良、养护不当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这是针枯病发生的另一大重要原因,本期就来说说侵染性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的发病特点及区别!
【1】松树针枯病的两种发病原因:
1、侵染性针枯病:病原菌侵入针叶后,初期无明显病症,侵染部位仅有针孔小点,随后发病处维管组织死亡,侵染部位以上变黄干枯,由于早期针叶细嫩,干枯后整针脱落,造成顶梢松针稀疏、针短或秃梢,甚至整株死亡。
2、生理性病害:
(1)不良的环境条件:土壤黏重不透气、碱性过大、有机质含量低,都会使松树长势衰弱,表现为上部针枯。
(2)根部积水,诱发根腐:松树怕积水,若浇水过多,使松树受涝导致根部腐烂,表现为上部针叶发黄,枝条干枯死亡。
(3)移栽过深,根部透气性差:当栽植过深时,根茎部被厚厚覆盖,根部透气性变差,不能诱发新根系,老根出现回缩,根部无法健壮生长,表现为树势衰弱,针叶枯黄。
【2】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针枯病的区别:
由于环境不良和养护不当引发的生理性针枯病,主要表现为整树针枯,即整株针叶均匀枯黄,有群体表现,患病植株所在的小区域内其它植株也存在同样问题;而由于病原菌侵染引发的针枯病是枝条的局部发病,有明显的病原中心。
【3】松树针枯病的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环境,复壮树势:对于生理性针枯病可疏松根部土壤,扩大树穴,避免频繁浇水,若栽植过深可去掉多余覆土,保证根系透气,结合使用生根肥料(如淇林岁源)和根部杀菌剂(淇林稼程)进行调理,防治根部腐烂病,促发新根、营养复壮,帮助树势尽快恢复。
2、化学防治:对于侵染性针枯病可使用淇林使用仕勋+植大壮进行灌根,再结合喷施进行有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