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暖,正是百花齐放的好季节,养花的小伙伴此时也要提起心神了,因为随着气温的回升,病害的发生也逐渐开始,而春季养花最常发生的病害类型就是以下三种:
【1】白粉病:
白粉病发生期可自初春,延及夏季,直到秋季。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危害嫩茎、花及果实。初发病时,先在叶上出现多个褪色病斑,但其周围没有明显边缘,后小斑合成大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上布满白粉,叶片萎缩,花受害而不能正常开花,果实受害则停止发育。
常见于凤仙花、瓜叶菊、大丽菊、月季、垂丝海棠等花卉上,初发病时及早摘除病叶,防止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喷淇林净白+岁语高效防治。
【2】锈病:
发病为早春,初期在嫩叶上呈斑点状失绿,后在其上密生小黑点,初期在嫩叶黄色圆块,并自反面抽出灰白色羊毛状物,至8月-9月间,产生黄褐色的粉末状物,随风传播至桧柏树上,次年早春双随雨水传播,再危害上述花卉,故这种病要经这两种植物上的寄生危害才能延续,在病虫害理论上称“转主寄生病害”。
主要是蔷薇科植物易受此病害,包括玫瑰、垂丝海棠等,另外,芍药、石竹也易患此病。其防治方法是:尽量避免在附近种植桧柏等转主寄生植物;早春,约为3月中旬,开始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淇林淇护,病害发生时可使用淇林田钧治疗。
【3】缩叶病:
旱春初展叶时,受害叶片畸形肿胀,颜色发红。随着叶片长大,而向反面卷缩,病斑渐变成白色,并要其上有粉状物出现。由于叶片受害,嫩梢有能正常生长,乃至枯死。叶片爱害严重,则掉落,影响树势,减少花量。
主要发生在梅、桃等蔷薇科植物的叶片上。其防治方法有: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初期显现病症的病叶,以减少病源传播;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或淇林名地康,消除在芽鳞内外及病梢上越冬的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