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林养护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词汇,农药残效期,这是什么意思?在实际的养护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本期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什么是农药的残效期?
所谓农药的残效期是指粘附或吸收在作物种子上和土壤中的药量,到完全消失所经历的天数,就称之为残效期。
【2】农药残效期的长短决定哪些因素?
正确认识各农药残效期的长短,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基础:
1、可以控制安全间隔期:各种农药毒性的大小,残效期的长短,都不相同。有的农药毒性很大且残效期又很长(药效期也会加长):有的毒性并不是很大,但残效期长。而根据残效期的长短和毒性的大小可以规定安全间隔时间。毒性大的残效期长,安全间隔期要长些,毒性小的残效期又较短,间隔期也可以相应短些。
2、可以确定施药时间:在防治病虫和杂草时,一般要求一次适期施药,即能消灭最大数量的病虫害和杂草。然而很多病虫害的发生期、幼虫孵化期以及杂草萌发期都不是很整齐的,这就要求农药残效期长些,施药适期就可以宽些,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