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蚧是南方桃、李树的重要害虫,其若虫和成虫常聚集在枝干上,刺吸植物主干、嫩枝、叶片的汁液,以2-3年生枝条受害最重,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树势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
【1】认识桑白蚧:
成虫: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体扁平卵圆形,腹部分节明显;雄成虫橙黄至橙红色,仅有翅1对。
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0.3毫米左右,可见触角、复眼和足,能爬行,腹末端具尾毛两根,体表有绵毛状物遮盖。脱皮之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蜡质介壳。
【2】桑白蚧的危害特点:
桑白蚧的危害始于万物生长的春天,此时越冬雌虫开始吸食树液,虫体迅速膨大,体内卵粒逐渐形成,遂产卵在介壳内,若虫孵出后具触角、复眼和胸足,从介壳底下各自爬向合适的处所,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后就固定不再移动,经5-7天开始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
【3】综合措施治理桑白蚧危害:
根据桑白蚧虫体结构和为害的特点,应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
1、人工措施:因其介壳较为松弛,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生物措施:保护利用天敌,田间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有时可达70-80%;此外,瓢虫、方头甲、草蛉等的捕食量也很大,均应注意保护。
3、找准用药时期: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淇林齐伐兑水200斤喷施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