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杂草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对于园林人来说,每年的除草工作必定是重中之重,可谓“年年除杂草,岁岁杂草生”,许多园林朋友反应,同样是除草,有经验的园林人往往效果突出,省工省时;而有的却收效甚微,且往往十分被动,其中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本期就来跟有经验的“老人”学学如何告别被动性除草!
【1】春季杂草的发生及流行规律:
1、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为辅:与夏季不同,春季杂草主要以阔叶杂草为主,如猪殃殃、泽漆、簇生卷耳、婆婆纳、牛繁缕等。禾本科杂草为辅,个别禾本科杂草如一年生早熟禾、野燕麦、雀麦等也属于越年生杂草。

2、大小草混生:由于绝大数的杂草都是在上年10-11月份萌发的,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也积累了一定的植株体量,往往到了3、4月份的时候植株已经很大了,防除难度大,如婆婆纳、簇生卷耳等;同时,在这个季节也会有部分的一年生阔叶杂草刚刚萌发生长,株高较小,幼嫩,如藜、水花生、刺儿菜、葎草等。因此越年生杂草与当年生杂草混生现象突出,为防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杂草生长速度快,防除难度大: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升快,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杂草生长速度快,若是防除不及时,很可能错过最佳时机,因此此时防除时间紧,难度大。
4、以种子繁殖为主:90%以上为种子繁殖,少数为根茎繁殖,多数杂草3月中下旬出苗,4-5月开花结实。
【2】杂草防除的被动性:
被动除草---苗后除草,弊端多,成本高!
众所周知,杂草由于种类繁多,其本身出苗时期不一致,种子量庞大,种子寿命长且具有休眠性,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从而使其很难通过单一的苗后除草来防治。常规的苗后除草不管是通过单纯的使用苗后除草剂还是用人工拔草均存在诸多弊端:
(1)大多数大龄杂草难以除根;
(2)苗后除草存在安全性差,易引发杂草抗性,频繁使用会使土壤恶化问题;
(3)由于杂草出苗不齐,无论人工或用除草剂均需要多次进行除草,提高园林养护成本。

【3】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提高除草效能?
茎叶处理是被动除草、土壤封闭才是主动除草!
杂草的防除应当遵循“封闭为主、封杀结合”的除草理念,先采用茎叶处理剂(如淇林圆消、季力、咏淇、威锄、优百功等)将已出土的杂草防除后再使用土壤封闭剂(如淇林封杂)对土壤进行处理,苗木、绿篱中可使用淇林莱骏具有封杀双效的特点,将大部分种子萌发的杂草扼杀在“襁褓之中”,从而让除草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显著降低全年杂草发生基数,大幅降低年度除草成本,使除草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封闭除草剂“一退一匀”心法口诀:
一退
土壤封闭要注意,药后不可脚踏地。
一旦脚步踩土壤,药膜不可形成上。
倒退喷雾封闭好,药膜形成草封掉。
村近田块要注意,牛羊不可进入地。
一匀
如果封闭地身长,喷雾要采取横向。
如果地长顺向喷,不是漏喷或重喷。
东西地长南北喷,不重不漏喷均匀。
漏喷就要长杂草,重喷肯定费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