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养护中,有时在植物根系或枝干部常形成“肿瘤”,不但影响正常生长,也造成苗木整株枯死。本期小编就来说说园林养护中对植物影响颇深的那些“瘤病”!
【1】松瘤锈病:
松柏植物的养护和管理中,有时会发现树干上长了个“大瘤子”,早春时节还会从中溢出蜜黄色的液滴,这就是松瘤锈病在作怪了。

1、松瘤锈病的危害症状:
松瘤锈病由栎柱锈菌所引起,主要发生在松树植物枝干部和壳斗科植物的叶片上,在松树枝干上,由于皮层受到刺激,木质部增生形成木瘤。木瘤小的有指头大,大的可达60厘米,每年春夏瘿瘤表面的皮层作不规则的破裂,溢出蜜黄色的蜜滴,这是性孢子混合液。第二、三年瘤面皮再裂开,显示出皮层下黄色疱状的锈孢子器,器破散出黄色锈孢子。久之皮层完全脱落,露出浸透松脂的木质部,其颜色变深。瘿瘤上部的枝条或树干日久即枯死或风折。
2、松瘤锈病的发生条件:
夏季、秋季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的地方容易发病。气温高湿度小病害不严重。
3、松瘤锈病的防治措施:
(1)栽植时注意不要松、栎混搭;
(2)及时清理病枝,消灭病原菌,秋冬季节可结合清园使用淇林名地康清园套餐,灭杀病原菌,减少来年发病率。
(3)感病的可使用淇林田钧+植大壮喷施防治。
【2】国槐瘤锈病:
国槐瘤锈病是锈病的一种,病原为茎单胞锈菌,对国槐的正常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1、国槐瘤锈病的发病症状:
国槐瘤锈病主要发生在树干上,叶片和叶柄亦可受害。发病初期树干膨大成梭状病瘤,但树皮不开裂,因而不易识别。发病中期梭状病瘤进一步膨大,树皮开裂,于树皮开裂缝中露出褐色、不规则、成堆或条状、半黏结的粉状物,即病原的冬孢子堆。此时,国槐的枝、叶仍然发育正常。发病后期,病瘤处树皮干枯,成褐色、块状并脱落露出木质部。若这一症状进一步发展,环绕树干一周,则病瘤以上的树干和树冠全部枯死。反之,部分树冠干枯、死亡。
2、国槐瘤锈病的发病部位:
发病部位一般在树干基部,近树干基部,多在40-150厘米之间。发病树干上一般形成1个纺锤状病瘤,个别形成2-3个病瘤。病原菌在瘤内可存活多年,病瘤枯死前可以每年产生大量的冬孢子。夏秋病部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枝叶。
3、国槐瘤锈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进行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升树势。日常管理中,及时观察,发现病枝及时剪掉并带出圃地烧毁。
(2)秋末冬初和早春萌芽前,修剪清园后,使用淇林名地康(石硫合剂+矿物油)对全圃植物进行喷雾,要求树冠、树干及地表均有喷透,不但能够有效杀死越冬的病原菌,还能杀死虫卵,起到一药多治的功效。
(3)对于发病比较轻的植株,先用小刀先将病斑表皮刮出,然后用小刀在病部交叉划几刀深达木质部,再用淇林程攻+田钧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再使用一次,连续2-3次。
【3】根瘤病:
植物根瘤病也称根癌病,是一种土壤杆菌属的细菌所引起的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颈、侧根上及嫁接口处,得了根瘤病树的长势会衰弱,甚至死亡。

1、根瘤病的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柔软,为白色。病瘤增大后,表皮枯死,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内部组织坚硬,木质化,大小不等,大的直径5-6厘米,小的直径为2-3厘米,病树长势衰弱。
2、主要危害部位及流行:
主要危害树木的根颈部位,也危害根、枝,主要以病残体和芽孢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传播途径广泛,雨水、风、昆虫、人为传播都有。
3、如何综合防控根瘤病的发生?
(1)选用抗病力较强的树苗。
(2)选用无病苗木栽植,栽植前用淇林淇润蘸根,促进根系生长。
(3)定植后的树体发现病瘤时,用快刀切除病瘤,然后用淇林腐菌灵+植大壮进行灌根对该病有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