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立枯病是苗木育圃地中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杉木属、松属等针叶树的幼苗,也可危害刺槐、枫杨、银杏、杨等阔叶树的幼苗,还会为害香石竹、唐菖蒲、菊花等花卉幼苗。
【1】发病症状:
植株感病时造成大量缺苗断垄现象,大大降低育苗成活率。立枯病因侵害部位不同而分为首腐、根腐、猝倒、立枯等症状,苗圃和花圃常以猝倒和立枯型较多。病菌多从根颈部位侵入,病部初期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水渍状,随即缢缩倒伏,一般幼苗刚出土组织未木质化前表现症状为猝倒,幼苗组织木质化后,表现为立枯。
【2】发生规律:
苗圃中播种的幼苗一般在出土后10-20天(4月下旬-5月)发病最重,苗木出土20天后,茎部开始木质化,病情就有所缓解。
【3】防治措施:
(1)实行圃地轮作,避免连作,最好选用新垦圃地育苗。
(2)严重地区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淇林腐菌灵浇灌床面。
(3)苗木播种或栽植前大水洇地,保持水分充分,幼苗出土后20天内严格控制浇水。
(4)新出土的幼苗可喷洒淇林花草之爱或淇林岁语,来增强幼苗的抗病力。刚得病的幼苗可用淇林腐菌灵浇灌保苗,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