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食叶害虫中,有一类害虫潜入叶片表皮之下,取食园林植物的叶肉组织,造成蜿蜒的虫道,多有“鬼画符”之称,这就是潜食性害虫,常见的有潜叶蛾和潜叶蝇等。这类害虫潜叶后,幼虫隐蔽,防治比较困难,具体关键如下!
【1】潜叶蛾:
1、柑橘潜叶蛾:是一种严重的柑橘害虫,有鬼画符、绘图虫的俗称。
(1)柑橘潜叶蛾的危害:潜叶蛾幼虫为害幼芽嫩叶,个别情况会危害果实。幼虫钻入叶片表皮之下取食叶肉组织,造成蜿蜒的虫道,并在中间留下粪线。被害叶片卷缩,可成为柑橘全爪螨(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造成被害叶片光合效率低,易于脱落,并且有可能诱发溃疡病等侵染性病害。
(2)柑橘潜叶蛾的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5代,世代重叠,以蛹和幼虫在被害叶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7-9月是发生盛期,危害也严重。10月份以后发生减少。
2、桃潜叶蛾:桃潜叶蛾是近几年危害核果类果树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同时又危害苹果、梨等果树叶片。
(1)桃潜叶蛾危害:桃潜叶蛾幼虫在叶片内危害。呈弯曲虫道,并将虫粪产于虫道内。幼虫潜食叶肉组织,叶肉,仅剩上、下表皮。使叶片失去营养干枯脱落。严重时叶片幼虫钻成的虫道达40余条,叶片早期脱落。在7、8月份已基本落光。严重影响桃的产量与质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桃潜叶蛾发生规律:每年发生约7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梨树、杨树等树皮内,以及杂草、落叶、石块下越冬。第2年桃树展叶后成虫羽化,产卵于叶表皮内。老熟幼虫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5月上旬发生第1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次,最后1代发生在11月上旬。
【2】潜叶蝇:
1、潜叶蝇的危害特点:潜叶蝇属于双翅目蝇类,是主要危害草坪的潜叶蝇类害虫,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甚至死苗。
幼虫取食叶片,正反两面均有蛀道,蛀道多从叶边缘开始,老熟幼虫在蛀道端部化蛹。
2、潜叶蝇的危害规律:潜叶蝇1年中发生的世代是重叠的。各代所经过日期的长短和气温有关。第2代繁殖期间,平均气温为20.4℃,需要41.9天;第3代繁殖期间,平均气温为23.9℃时,需要26.2天。潜叶蝇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各代出现的时期和1年中发生的世代数有差异。
【3】潜食性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潜叶性害虫的防治关键在于减少虫源以及成虫高峰期至卵孵化盛期的用药保护:
1、适时灌溉,清除杂草,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叶并烧毁。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2、化学防治:成虫羽化期和低龄幼虫期是防治适期,防治成虫可在傍晚进行;防治幼虫,宜在晴天午后用药,可使用淇林广正喷雾防治。
注意: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