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主要为害茎、枝。初在茎上或枝上生灰色疹状凸起,圆形或梭形,后凸起开裂,露出黑色分生孢子盘,疹状物大小1—3mm。生长期、生长后期均有发生,严重时茎枝枯死,全株生长发育受抑,影响观赏。 防治方法 1、培育抗茎枯病的新品种。 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战菌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在发病较严重或发病高峰期,间隔一周重喷一次连续2~3次。
症状
主要为害茎、枝。初在茎上或枝上生灰色疹状凸起,圆形或梭形,后凸起开裂,露出黑色分生孢子盘,疹状物大小1—3mm。生长期、生长后期均有发生,严重时茎枝枯死,全株生长发育受抑,影响观赏。
防治方法
1、培育抗茎枯病的新品种。
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战菌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在发病较严重或发病高峰期,间隔一周重喷一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