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门真菌。湿度高时,在近土面的茎叶病部表面产生一层薄的灰褐色菌膜,即担子和担孢子。担子棍棒形至桶形,无色,顶端生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倒卵形,单胞无色。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 8~12μ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l~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无性态为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G-4,称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类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
症状:主要为害茎基部及靠近土表的叶片。发病初期,近土面茎基部染病生暗色斑点,扩展后变为棕褐色腐烂状。叶片染病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侵染叶柄时现褐色腐烂。湿度大的早晨可见病斑处长有白色至浅褐色茵丝状物。发病重的病株倒伏或腐烂死亡。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组织内或在土壤中越冬。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时造成伤口,遇有气温20~24℃,湿度较大或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时,病菌即侵入,常引起该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1、采用无土栽培法。有土栽培的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选用有机质丰富的新土或塘泥、河泥等配制盆土。2、发现病叶及时摘除, 加强通风。3、有条件的进行土壤消毒,用40%五氯·福美双或拌种双粉剂,每㎡用药量为8g,与土拌匀后装盆备用。4、发病初期喷淋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50%立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高锰酸钾1200~1300倍液。5、发病后也可用40%五氯·福美双或拌种双粉剂加细沙配成1:200倍药土,每株或每盆穴施100~150g,隔 10~15天1次。 6、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0.4~0.45kg,加50kg细土,混匀后撒覆在病株基部,能有效地控制该病扩展。秋海棠对杀菌剂敏感,有些新品种需先试过后再大面积应用。7、用“腐菌灵”灌根。大树移栽时,每100毫升药剂兑水15公斤对树坑和土球喷雾,要求均匀细致,或者在浇定植水时按照每颗树200-300倍液100-200毫升根部灌注;当苗木发生病害时可以每100毫升兑水25-30公斤整株均匀喷雾结合灌根进行防治。